从心理学角度探讨如何进行因材施教 如何因材施教

从心理学角度探讨如何进行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因材...

从心理学角度探讨如何进行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因材施教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教师要针对每个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有目的地进行因材施教。 另一方面,教师要注意了解学生的能力倾向上的个别差异,选择最适合学生能力倾向特点的教学方法进行因材施教。

关键词: 心理学 实际情况 个别差异 因材施教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心理活动现象,及其产生和变化规律的心理学分支。它是一门介于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各门学科都有自己的研究领域和对象,例如,物理学是研究物理现象的科学;化学是研究化学现象的科学;社会学是研究社会现象的科学;等等。而心理学则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教育心理学和教育学各有自己的研究对象和任务,但二者都为教育实践服务,关系非常密切。

在教育实践的各个方面都包括着心理学问题,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是教育工作的重要依据之一。因此,教育学也涉及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心理活动,特别是教育方法的选择和使用,不能不考虑学生的心理活动。教育学以学生心理活动规律的知识作为依据,制定教育的原则和实施方法;教育心理学则向教育学提供关于学生心理活动规律的知识。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学的基础学科之一。从事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必须具备一定的教育心理学知识;同样,从事教育心理学研究,也必须具备足够的教育学知识,唯其如此,才能富有成效地完成自己的任务。所以说我们想要达到对外汉语教育的目的,必须要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历代教育家、学者从事教育过程中所坚持的原则,也是我们当代教师应坚持的原则。但历代教育家都没有对“因材施教”的定义进行详细的阐述。现代教育理论对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进行了精确定义,因材施教是指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教学的深度、广度、进度既适合大多数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又照顾到他们的个性特点和差异,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之间存在心理差异。教师的教,只有适应了学生的差异性,实施因材施教,才能取得理想的结果。而作为一名对外汉语教师所要重视的就更加的多一些,例如要了解各国的文化,避免文化差异,而且要风趣幽默不死板。

古人云:“人心不同,如其面焉”。不同学生之间的心理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个体的心理差异,也叫个别差异,是指个体在稳定的心理特征方面的差别。它是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后天教育、实践所形成的一贯的、持续的、不同与他人的个体心理特点。”当代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发现是,个体差异对教育效果有显著的影响。这意味着对外汉语教师在选择教育方法时,必须根据不同外国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相应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

首先,外国学生的认知差异和文化异同要求教师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因人而以异,施行个别指导。个体的认知差异有三个重要维度:一般认知能力、专门领域知识和认知风格。

一般认知能力也称智力,存在着显而易见的个体差异。凭常识就可以知道,有些学生聪明,有些学生则显得不是那么灵活。有的学生接受能力强,学习速度快,一学就会;有的学生学习速度慢,虽然能教会,但教师不许采用适当的方法并注意放慢进度,教学中应采用明白、直接的结构化教学方法,提倡有指导的学习。

专门领域知识的个体差异,对学生的学习有不可忽视的影响。缺乏预备知识的学生适宜采用演示法、讲解法、掌握教学法,而对于具备预先知识的学生来讲,教师不妨使用发现式教学法或非结构化教学法。此外,向缺乏背景知识的学生先提供背景知识,然后再进行新知识的教学,也同样对学生大有帮助。

认知风格也称认知方式,是指个人在认知活动中所偏爱的信息加工方式。认知风格的个体差异,成为因材施教必须考虑的心理变量。教学方式若适合学生的认知风格,学生的潜力就容易发挥出来。场依存型与场独立型这两种认知风格,对因材施教有重要的意义。第一,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两类学生的学习效果有明显影响。具有场独立型风格的人适合于那些不强调“社会敏感性”的教学方法,而场依存者则相反。第二,不同风格的学生偏爱选择不同的专业。威特金等人的调查发现,场独立者对科学、教学、机械等强调认知能力的专业感兴趣,而场依存者对社会科学、儿童教育、商业等以人为对象的专业感兴趣。第三,师生之间认知风格的匹配关系明显影响着学生的学业成绩。场独立型教师教学时,场独立型学生的成绩明显高于场依存型学生。因材施教一方面意味着发挥不同认知类型的学生的特长,另一方面也意味着采取适当的教学措施弥补认知风格上的缺陷。

其次,个体的人格差异要求因材施教。人格差异,特别是非智力因素方面的人格差异,对教育效果有显著的影响。在人格差异中,学生动机方面的差异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学习动机有两种类型:一种是防御性动机,另一种是建设性动机。

防御性动机主要是指学习焦虑,例如对失败威胁的焦虑反应。所谓焦虑,指个体对于自己的自尊心构成潜在威胁的情境所产生的担忧反应或反应倾向。个体的焦虑水平可以作为其动机激发水平的标志。一个焦虑的人,很容易处于紧张状态,预料自己会失败,对自己的能力缺乏必要的自信。一个高度焦虑的人,对挫折情境会作出过度反应,因为挫折情境包含的失败可能性严重威胁他的自尊心。高度的焦虑只有同高能力相结合时才会促进学习,高度的焦虑水平同低能力或一般能力相结合时,则往往阻碍学生的学习。所以,这就要求教师针对不同焦虑程度的学生,采取不同压力水平的教学和测验:对低焦虑程度的学生,适于采用有较大压力的教学措施和测验类型,促使其动机唤醒水平由低趋于中等;对于高焦虑程度的学生,宜采用压力较低的教学措施和测验类型,以降低其动机唤醒度,使之由高趋于中等。

建设性动机主要指成就动机,是指一个学生对很好地完成学业任务地追求程度。国外学者的研究发现,学生的成就动机与其学业成就之间的平均相关度为0.34。这表明成就动机是影响学生学业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一个不思进取的学生,很难激发很高的学习热情,其学习成绩、学习效率必然难以提高。而一个追求上进、不甘人后的学生,自己会以勤奋努力来不断获取自己欠缺的东西。这就要求教师给成就动机高的学生更多自主选择、自由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多多采用温和的教育方法,给他们更多的鼓励和期待;对成就动机低的学生,教师应帮助他们找出原因,激发其较高的成就动机。特别是在他们失败时,更要关心他们,以免其因失败而丧失自信心和放弃退缩。

最后,个体的性别差异也要求因材施教。男女之间的性别差异是个体差异中较为突出的一个维度,是客观存在的,如男孩比女孩更具攻击性,10岁以后男孩逐渐显示出更高的“空间-视觉”能力,而女孩的言语能力比男孩更强,正是由于对男女学生性别差异的种种不同认识,才产生了教师在实际教育教学中对男女生的不同处理方式。教师应充分考虑到这种性别差异,恰当地选择教育教学方式,强调“扬长”的同时,更应“补短”,缩小因社会要求不当而人为造成的性别差异,使男女学生都能充分展示个性风采。

学生差异的客观存在,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因材施教。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特殊的个体,在他们身上既体现着发展的共同特征,又表现出巨大的差异。所以,在遵循共同规律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同时,教师必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人而异,因势利导,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总之,“因材施教”放之四海而皆准,其中所蕴涵的教育教学理念是开放的、发展的,它凝结着古今中外教育大家和广大教师的智慧、机智和创造性,闪烁着唯物辨证法的思想光辉。请记住“教育应该永远追随着生活的进步。”


教师如何因材施教

第一,要有绝对的爱心和敬业之心

第二,要有绝对的耐心,静下心来分析学生。

第三,要有奉献之心,知道学生哪里不懂的就要利用老师的空余时间,积极弥补知识。谨记,学生学不好就是老师没教好,既然没教好就得利用不影响学生的休息娱乐时间,帮学生弥补。

第四,要有服务之心,不要因为家长提出一点点指导意见就不耐烦,永远记住用最纯真的笑脸迎接所有家长,多听听家长对自己孩子的理解,这是用来提高自己因材施教的最好依据。除此之外,还要随叫随到,学生的状态有起伏,要抓住任何一个时机给学生信心。

第五要有愧疚之心,没有一遍就把孩子教会,就是自己的错,老师要以愧疚的心态面对家长和孩子,每次辅导应该买点小礼物给学生。要勇于承担自己的错,余世维在南京邮电培训时反复强调,不管什么情况都是自己的错,他还举例成田机场买豆腐的事。浪费别人的时间就是浪费别人的生命。

如何在班级授课制下实现因材施教

1.在课堂教学中注意训练的层次性。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非常注重分组讨论和质疑问难等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活他们的思维,展现学生的个性和能力。在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之后,分别给予积极的精当的评价,能构成师生的直接交流,因材施教就蕴含其中了。同时,在布置课堂练习时,我还经常设计几道附加题,鼓励学生的进取精神和创新精神。比如在讨论第15课《孔子语录》中“温故而知新,不亦说乐?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两句时,学生朱希就提出“孔子为什么把这两句话放在一起,作为一段独立的语录?”结果学生讨论热烈,各抒己见,有的说“孔子把学习中获得新感受等同于老朋友从远方来相会,都是令人愉快的。”有的说“孔子认为有朋友来与他一起分享获得新知的快乐,这是一件愉快的事。”还有的说“孔子认为用新知识来结交新朋友,这是天下第一美事”,真是众说纷纭,精彩粉呈。这时我就对这些见解分别作了点评,在求知、交友、修身养性等方面作了不同的阐述,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拓展了知识面,同时有效地进行了因材施教。

2.在班队活动中注意分工的明确性。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在班队工作中做到“人尽其才”,这是因材施教的最终目的。比如蒋斓同学学习成绩不佳,可做事细心负责,我就委派她负责卫生角每天的清理工作,替换纸篓和垃圾袋,结果她做得尽心尽责,得到大家一致好评。又如冯琨同学热情奔放,在校运动会时委任她做班级的“啦啦队”队长,结果她的加油声感染了其他同学。至于根据学有所长,明确每位学生的工作职责,那更是责无旁贷的事。

3.在个别矫治中注意奖惩的针对性。学生难免犯错,如何将不利的因素转化为有利的因素,这又是因材施教的一大课题。恰当地处理好奖和惩,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比如我班的张思熠同学,是个才气和心气都很高的女孩子,可她由于受到“韩寒现象”的影响,待人处事往往比较偏激和苛刻,尤其是对她看不顺眼的一位女同学,进行孤立,嘲讽和打击,情节比较严重。如果按一般处罚的方法,撤了她的班长职务,这也不为过,可这又会更加加重她性格中的叛逆因素,使事情更为不利。所以,在进行严厉批评的同时,也疏导她清楚认识到对方的优秀之处,以及她的行为给对方所造成的危害,唤起她的良知,然后就要求她和我一起去登门道歉,并代表全班同学让她送去一束鲜花。对方的感动的泪花也感动了张思熠同学,结果两位女孩子的手紧紧拉在了一起。但事后也明确地告诉她,要扣她的操行分,她还是十分乐意地接受了。这样,因材施教达到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浅谈物理教学中如何实施因材施教原则

一、 教学对象明确 

为了有效完成教学大纲中各层次的知识要求,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促进优等生提高,增强后进生的竞争意识,使他们学有目标,赶有方向,控制分化,逐步提高。 根据学生的实际的学习水平,把智力差,基础差的学生列为照顾对象,要求他们只要掌握一些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规律等,对基础好、智力好、解题能力强的学生,除掌握大纲中的具体要求外,还要注意提高他们的综合分析能力和灵活能力,中间部分学生应掌握基础知识,重要知识理解和重点知识掌握,有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把所有学生根据不同情况进行排队,教者做到心中有数,学生学有方向,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课堂教学实施。 

把教学对象及学生根据不同层次进行排队,但关键是课堂教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是大面积、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课堂教学中要“抓中间、带两头”。教学进度、方法和手段面向全体学生,以中等生为基点。力争中等生的问题能解决在课堂中,积极鼓励他们大胆提问。教者热忱解答。同时发挥尖子生的学习优势。对一些学生能够解答的问题让尖子生解答,教者故意让他们解难释疑,充分发挥他们蕴藏的潜力,对于基础较差,思维能力较慢的学生,让他们解决一些最基本的问题,课堂上要有让他们“表现能力”机会,同时教者对他们回答的问题要肯定、表扬和纠正,这样促使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中,使他们尝试到成功的喜悦。树立学习的信心,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三、作业测试适度 

学生的课后作业要精心选择,配合作业十分重要,这样对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习效果有很大的作用。在选择题目时,首先题型要多样化,要有各种类型的题目,切不可千篇一律,照抄参考书上习题,另外,题目的难易程度要切合不同层次的学生,注意题目难度适中,选择紧扣教学内容的作业习题,特别注意设计与例题和配套的习题,这样学生既有模仿,又有创新。对于各种类型的学生,作业要不一样,中等以下的学生只要完成基本概念,基本技能的作业,对于知识点综合性强的作业,只要求尖子生完成。基础较差的学生不做难题,这样使他们乐于完成作业,杜绝抄袭作业。另外,要鼓励尖子生解题方法要多样化,切不可死套例题和教者所讲的解题方法,要有自己独特的解题技巧,在对学生进行考查,反馈学生的信息时考查内容要着重基本题,让所有学生都能掌握基本题型的解答,这样对学习困难生在每次考查中都能有自己满意的成绩,教者对他们进行表扬,这样就能调动学习困难生学习积极性,对于尖子生则要求他们完成基本题的基础上,尽力完成综合题,并且有自己独立思维方式。这样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各自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 

四、拔尖补差保质量 

因材施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这样既培养了一大批尖子生,使他们学习上的内在潜力都能显示。另外,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后进生的学习兴趣,前面所谈的因材施教法几种做法,但很大程度上落足点在拔尖补差,这课后的工作很重要,这个工作做好了,因材施教才算真正落实到实处。课后教者对少数尖子生要压担子,要求他们除了完成课堂上所学习的内容外,各自要多读一些课外书,多做一些综合能力强的题目,并且要有所记录,教者定期对他们进行检查,辅导,这样日积月累,这些尖子生的解题能力各种潜力都能发挥,确保更上一个台阶,注重尖子生拔尖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补差,因为当前教育、教学中还有比较多的学习困难生,他们的学习兴趣不浓,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关键是让所有学生都要产生学习兴趣,因此,教者必须在课后对这些学习困难生化费精力,对他们精心辅导,狠抓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过关,对他们要有耐心,以鼓励为主,这样首先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这样,在教者课后的耐心细致的辅导下,能够解答起点低的基本题,对所学课程有了求知欲,这样他们的学习成绩逐步提高,摆脱了厌学情绪,把学习求知作为一种乐趣,使他们感到“我能学好”,防止他们产生自暴自弃,望题生畏的不良情绪。 

总之,因材施教是实施素质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但不是唯一的环节,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多路并举,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特别是创新教育已进入我们教育领域,我们要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各自岗位上都能各尽其才。

333德育过程中如何贯彻因材施教原则

德育过程中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要求如下:

(1)依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有的放矢地施以教育。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这是因材施教的前提与基础。

(2)依据学生的个人状况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

(3)要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地进行教育。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星智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share.xzhi8.com/jyan/202309-3895.html

(149)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1条)

  • 代珊三岁啦
    代珊三岁啦 2023年09月30日

    我是星智号的签约作者“代珊三岁啦”希望本篇文章《从心理学角度探讨如何进行因材施教 如何因材施教》能对你有所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kez888@sina.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